喪禮的由來?
台灣傳統喪禮的源由主要是受到儒家和孝道思想的影響,以「生事之以禮;死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」的觀念透過種種傳統的儀式表達對往生者的重視與孝道。另外一種說法是,舉辦喪禮除了是要表達孝思之外,最重要還是在協助亡魂度過不安定的狀態,最終回歸祖先的行列。
除此之外,根據民俗說法也起到超渡亡魂的作用,祈禱靈魂在十殿閻王的審判過程能順利,最終回歸輪迴,這是台灣喪禮習俗的由來也是初衷。
這些習俗與儀式一定要舉辦或遵守嗎?
其實是否一定要舉辦或遵守某些習俗沒有一定的答案,現今的社會跟傳統社會比起來確實更方便快速,許多習俗與禮節也因應著時代變化跟著改革、進步,但是只要最基本的精神與重視未曾改變,不管習俗與禮節變化再多都能堅守最初的傳統精神。
在喪禮習俗中兒子、女兒的重責大任
兒子與長孫要做的事?
在傳統社會中大多都是父系家族,都是重男輕女居多,自然由傳統社會流傳下來的習俗是由兒子或長孫執行主要祭祀、捧(背)神主牌或是返主等儀式。
女兒要做些什麼?出嫁的女兒也要嗎?
傳統習俗的「哭路頭」就是由女兒及出嫁的女兒,在街道父母過世的消息後,隨即返家,在家門前的巷子口就要披頭散髮、沿路以哭嚎的方式跪爬進到家中。
但在喪禮的實務中,「哭路頭」並不是已嫁出的女兒的專利,未嫁的女兒或兒子也是一樣要「哭路頭」。雖然曾經有人討論過「哭路頭」的儀式存在性別歧視,但在現代「哭路頭」的習俗已經隨著環境改變而條調整,其意義也不容扭曲。
傳統的喪禮習俗還有哪些?
- 往生者入殮後,不可以將圍幕翻開看到棺材。
- 喪事期間若家有動物不可以殺死或驅趕,那些有可能是來帶領往生者的。
- 晚上必須有人看守靈堂避免香燒完。
- 出殯前不可開往生者的玩笑或說不吉利、不尊敬的話。
- 燒腳尾紙時銀紙都要一張一張燒,不可太急,亦不可整疊焚燒,傳說一張一張燒就是亡靈一步一步慢慢行走,焚燒太快則亡靈會狂奔顛沛。
- 吃飯的時候不要叫大家吃,想吃再去吃。
- 在往生者未滿一年,若要參與一些熱鬧喜事,必須要徵求對方同意,以免禁忌問題。
喪禮習俗FAQ
白包要怎麼包?
金額一定單數為主,金額的部分則沒有限制,白包在於心意,用意在補貼喪家一點喪葬費用。
娘家要準備什麼嗎?
娘家通常都會準備棉被組及罐頭塔,但現今大多改以贈送水果籃替代棉被組。
為什麼喪禮習俗中要貼紅?
貼紅的用意是告知鄰居或是其他對喪事有禁忌的人,讓他們可以迴避;另一說法是,告知來弔唁的親戚哪一家是喪家,才不會有跑錯的狀況發生。
喪禮習俗中的百日是什麼?
指的是親人離世後滿100天。依照傳統,家人會準備酒與飯菜來懷念親人,這一天的祭祀禮儀俗稱作百日。但是做百日則不一定會選在第100天,根據傳統習俗,家人通常會選在第95至100天之間,實際時間以家人們之間方便為主。
想看更多喪禮流程或是注意事項可以點及這篇文章《喪禮流程是幾天?該注意什麼?喪禮流程一次看!》
想進一步了解喪禮習俗 歡迎諮詢辰信禮儀
喪禮的形式會依照地區、宗教甚至家庭本身的觀念而改變,但舉辦喪禮的初衷及對往生者的思念都是相同的。不管舉行的是何種儀式的喪禮,都希望往生者能夠無牽無掛得安心離開,沉浸在悲傷中的家屬能夠早日振作繼續往前。